在中國古代,一天被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這12個時辰又被命名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在夜晚,人們又將這些時辰劃分為五更,每更大約兩個小時。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分別對應的時間如下:
- 一更:晚上7點到9點,對應的時辰是戌時。
- 二更:晚上9點到11點,對應的時辰是亥時。
- 三更: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對應的時辰是子時。
- 四更:凌晨1點到3點,對應的時辰是丑時。
- 五更:凌晨3點到5點,對應的時辰是寅時。
這種時間劃分方式在現代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但在一些古代文學作品中,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