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產品毛利率一直高高在上,而且在營業收入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存貨大幅增加。有兩個造假可能,一是存貨的減值缺乏公正評估。例如存貨是去年生產的1億元手機,目前市場該種手機的價格已經下跌超過一半,但存貨減值只是減去20%,計算下來,存貨價值被虛增3000萬元。
二是這些產品并非銷售需要,只是為了降低成本大量生產的積壓貨。例如某產品的100萬件產品的每件成本價是20元,但如果生產300萬件產品的話,成本可以降低到每件7元,在市場只需要100萬件產品的情況下,生產了300萬件產品。這種情況在財務報表上顯示為公司產品毛利率大幅提升,但是存貨增長率嚴重異常。結果就是本年度的凈利潤表現良好,但后面幾年將為這些存貨尋找出路。所以這些存貨的真正價值很低,和目前報表上的價值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