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檔案,你原來所有的工齡就不會被認可。檔案資料不全,本來你應該有15年工齡,可能就只能被認可10年等。這樣的話,工齡每少認可1年,都會少拿一些養老金的,丟失的工齡越多,損失的養老金就越多。
那么,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工齡每少1年,養老金大概會損失多少,就清楚具體影響多大了。
我們知道,工齡少1年,將會同時影響基礎養老金與過渡性養老金,根據國家社保政策,兩種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年度所在省市養老金計發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年度所在省市養老金計發基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
從全國來說,2020年度所在省市養老金計發基數最低的是4835元,視同繳費指數是1.0,過渡系數最低是1.2%。這樣,按照全國最低水平計算,工齡每少1年,減少的養老金如下:
基礎養老金=4835*(1+1)/2*1*1%=48.35元
過渡性養老金=4835*1*1*1.2%=58.02元
兩項合計為106.37元。
也就是說,你工齡每少1年,在全國,養老金每月最少會損失106.37元。
按上述同樣方法計算,全國中位水平,工齡每少1年,養老金每月會損失157.27元;全國最高每月將損失198.2元。
如果你因為檔案問題減少10年工齡,按照2020年水平,每月養老金最少損失1000元以上、最多會損失近2000元。
而這還只是目前的水平,隨著養老金計發基數的不斷上漲,越往后退休的人損失會更多。
可想而知,檔案丟失或檔案資料不全造成工齡損失的,對退休養老金的影響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