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規定宮女25歲出宮。從進宮的那一天起,她們就做好“必剩客”的準備,因為25歲在當時可是超“大齡女青年”,老百姓的一般結婚年齡是豆蔻年華,那時候的適齡男青年幾乎都已有妻室。
二,伺候過皇帝和皇后妃子的宮女,她們的生活要比普通老百姓優越很多,畢竟是伺候過高層主子的人,所以她們的眼界相對較高,一般家庭的男人她們根本看不上,而達官貴人的公子哥又瞧不上她們,特別是和太監對食的宮女們。
三,她們在宮內修煉十年,宮內主子們的明爭暗斗,眼神犀利,表里不一,早就被她們潛移默化,性格也變的有些畸形,一般家庭的男人不敢恭維,因為有可能和她生活一輩子都不知道她的真心。
四,伺候高層的宮女過慣了宮內錦衣玉食的生活,一般老百姓的苦日子根本不會適應,她們也不愿意去受老百姓受的苦,普通老百姓也不愿要一個白吃飯的人當媳婦。
五,宮女一般13——15歲入宮,宮內十幾年,被皇帝看不上,最大的原因,顏值太差,所以長的丑也是出宮嫁不出去也是一方面原因。
六,清朝時期國內的漢人占大多數,清朝宮女大多為旗人,由于受傳統觀念的束縛,還有民族之間的不同禮儀不同的風俗習慣導致,她們不會選擇漢人去嫁。清朝在慈禧以前有“滿漢不通婚”的政策,特別是清朝滅亡以后,旗人的經濟地位一落千丈,好多人更是排斥滿族人,所以她們更不好嫁人。
七,《宮女談往錄》里,那些最底層的宮女是最悲慘的。她們每天受人欺負,住處和飯食都是最差的,加上繁重的勞動,發育不良,多數患病,身體氣血不足,她們沒有錢財去看病,生命如螻蟻,哪有資格看病,那就只能“忍病”,時間久了無法生育。那時的任何老百姓都不會去娶一個病怏怏的不會生孩子的女人為妻,他們怕“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不幸落到自己頭上,一般老百姓家里開支不起高昂的醫藥費去給她們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