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到底有多大,只能說很大,具體到面積,其全盛時期大概是489萬平方公里,這個面積,已經不是任何一個省所能比較了。
489萬平方公里的數字,其實也是初略計算,實際面積可能更大。按照《遼史稿》對于契丹北西兩境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契丹在北邊有屬國轄嘎斯、屬部斡郎改,這兩地分屬于上京道和西北路招討司,在地理上屬于漠北地區,與回鶻、西夏等國相鄰。而西邊,契丹的疆域則直接越過了阿爾泰山,直達中亞地區。遼朝的東境,則早在建國初期便到達了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了庫頁島,這個就不存在爭議了。
契丹全盛時期的疆域是東到日本海,包括了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河北中部的白溝河,并經霸縣至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接,宋遼自檀淵之盟后邊界基本不變。
契丹號稱“幅員萬里”,要統治這么大的地方,行政區劃自然必不可少,元人脫脫等在《遼史.地理志》對契丹行政區劃有詳細記載:總京五,府六,州、軍、城百五十有六,縣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屬國六十。東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臚朐河,南至白溝,幅員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