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由于傳統上由于認為李治性格軟弱,加上武則天稱帝事實,導致很多人都認為李治能力不行,成績不行,但事實是:
1、李世民有貞觀之治、李隆基有開元盛世,李治有永徽之治。現簡單舉永徽之治的幾個例子:
A、物價穩定。貞觀之治時石米價是20錢,永徽之治是石米價是130錢,一直到保持到開元盛世,到了安史之亂后唐德宗建中年間才飆升到660錢。此后各朝石米價除了遼道宗、宋高宗分別為60錢、70錢的價格外,基本上都保持在500到1000錢的價格。
B、李治永徽元年當年年增15萬戶人。全國人口從貞觀22年的360萬,永徽3年增加20萬人,為380萬。
C、顯慶五年,李治因為流通中的惡錢(質量很差的錢、私鑄的錢)太多,于是下令讓地方官購買惡錢,減少流通量。原本購買的價格是5惡錢兌換1好錢,但百姓覺得價格太低,最后改為2惡錢兌換1好錢。
D、李治即位,將李世民時的3日一朝改為1日一朝,比李世民還勞模。
2、編著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征的《唐律疏議》,對周邊國家形成深遠的影響。
3、李世民的名臣多,李治的名臣也不少:蘇定方、裴行儉、薛仁貴、劉仁軌、
王方翼、程務挺、王孝杰、黑齒常之等。
4、李治將唐朝疆域推高到唐朝最巔峰:
永徽元年650年,擒獲東突厥的車鼻可汗;
顯慶2年657年,平定西突厥;
顯慶5年660年,滅百濟;
總章元年668年,滅高句麗。
西突厥和高句麗,是李世民沒有達成的而李治做到的;李隆基時連占據東北的渤海國都不攻打。
5、李世民昭陵前只有14個番臣像,李治乾陵卻有61個番臣像。
事實很明顯,李治的業績不比李世民差。李治將李世民的基業推向巔峰,這可不是一個守成之君可以做到的。要說守成之君,李隆基才是。
當然,李治由于身體和性格的原因,不像李世民一樣,動不動就要親征,都是讓大將去做,知人善任也是一種能力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