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要減輕群眾反映強烈的普通門診費用負擔,不僅需要建立普通門診報銷機制,而且需要一系列系統性改革相互支撐。國家醫保局自2018年組建以來,推出一系列惠民舉措,為本次改革提供了有效支撐。
一是降低藥品價格。國家組織開展294種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一批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門診常見病、慢性病用藥平均降價超過50%。得益于大幅降價,患者使用高質量藥品的比例從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同時,每年按“價同效優、效同價宜”原則動態調整醫保目錄,累計新增618種藥品報銷,其中341種藥品通過“靈魂砍價”平均降價超過50%,保障更多患者用上了過去用不起、買不到的新藥好藥。
二是優化醫保服務。在持續優化異地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范圍,2022年全國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惠及3243.56萬人次。優化規范長期處方管理,滿足慢性病患者長期用藥需求,一次就醫可開具的處方量最長達12周。
三是加強醫藥價格費用的監管。持續糾治群眾反映強烈的“小病大治”、多收費、亂收費、價格失信等危害群眾利益行為。2018年以來,累計處理醫療機構154.3萬家次,曝光典型案例24.5萬件,積極促進醫療服務行為規范,努力讓群眾享受質優價宜的醫藥服務。
本次改革后,隨著醫保管理服務向門診領域進一步延伸,上述各項惠民機制將在普通門診統籌這一新的平臺進一步發揮系統集成作用,為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以增進參保職工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