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簡單地說,就是職工醫保參保人的門診費用以前主要通過“個人賬戶”的方式來保障,現在是通過“共濟保障”,也就是統籌來報銷。
有觀點認為,改革是因為統籌基金沒錢了,所以用個人賬戶的錢“補窟窿”。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震說,這個觀點是對我國職工醫保基金的收支狀況不清楚所致。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當年收入9279億元,當年支出7939億元。也就是說,在不動用累計結余的情況下,統籌基金完全可以實現當年的收支平衡。所以,補統籌基金的“窟窿”這一點并不成立。
王震說,將門診保障的方式改為互助共濟、統籌報銷為主的模式,最主要的考慮是通過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從而提高參保人的門診待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