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通過了一個決議,將冥王星從行星的地位中除去。這個決定是由于新發現的類似冥王星的天體的存在,這些天體與冥王星非常相似,但它們沒有被認為是行星。冥王星被歸類為“矮行星”,這是一個新的天體類別。這個決定引起了一些爭議,但目前科學界普遍接受這個分類。
首先,冥王星的尺寸非常小。冥王星的直徑只有約2370公里,是太陽系中直徑最小的行星。與其他行星相比,冥王星的質量和體積都非常小,甚至比一些衛星還要小。這使得一些科學家認為,將冥王星歸類為行星并不合適。
其次,冥王星的軌道不符合行星的定義。根據IAU的定義,行星必須繞著太陽運行,并且具有足夠的質量,以便其自身的引力可以把它變成一個圓形。然而,冥王星的軌道并不完全固定,因為它被卡柏帶中數千個小天體的引力所影響。此外,冥王星的軌道也比其他行星更偏離黃道面。這些特征使得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受到了質疑。
最后,冥王星并非太陽系中唯一的類似天體。在冥王星被發現之后,科學家發現了一系列與冥王星相似的天體,這些天體被稱為“冥衛一族”。這些天體與冥王星非常相似,但它們沒有被認為是行星。因此,將冥王星歸類為行星可能會導致其他類似天體的分類出現問題。
總的來說,冥王星被除去行星的地位是因為它的尺寸小軌道不符合行星的定義,并且存在其他類似天體。雖然這個決定引起了一些爭議,但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個分類是科學上更加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