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能造成嚴重損失的地震一般都會伴隨著房屋垮塌人員掩埋,這種情況下在廢墟中持續生存至救援人員來臨是首要的。平日里,你可以在家中放一個所謂的“應急包”(私下叫救命飯盒的)。
顧名思義,這個小盒亦或是小箱里放的東西應該是應急用品以及方便取用,所以對這個箱子要有一些要求:
1、 要顯眼,雖然一般這類東西往往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但是以防萬一,還是搞一個橙色的,帶反光條的,要不就是經典的鋁飯盒。(有的產品為了“襯托氣氛”,設計成了迷彩偽裝色。。。不知道怎么想的。
2、 要相對結實點,能保證內容物不發生大的損失。如果是非金屬材質的,應能防護基本的刺/刮傷。
3 、應有一定的容量,一般內容物中飲用水,食品,應急藥品,收音機應該為優先考慮,可以放一個口哨(最好是金屬制)和一個可以手搖的手電。(藥品應該有繃帶,紗布,脫脂棉,最好有個口罩。)
而當地震來臨時我們往往按照所學躲到衛生間里,這是主要是兩個原因,水源和承重墻,而不是說任何衛生間都堅固,所以當地震發生時,首先要考慮承重墻位置,一般承重墻周圍往往能形成空間(有堅固的柱子亦可);其次考慮水源,盡量保證距離水源較近。千萬別在吊燈一類的物品下躲避。
(什么?你說什么是承重墻,它在哪?這取決于你家房子結構,砌體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問問你父母。簡便方法:手砸,聽聲。如果聽到的聲音很悶,一般是結實點的墻;如果聽到的聲音很空,那就是填充墻。)
而關于在地震時的自保姿勢,一般的:
1、身體盡量蜷曲縮小,臥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個固定物品;
2、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頭盡量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后,保護頭部和頸部。
3、對于曾經流傳很廣的“如果沒有地方躲,那應該在桌面下躲藏”,這個說法,這個太依賴大概于課桌或是各種桌子的質量了。(曾經和一位經歷過地震的外國朋友談論的時候說到這個問題,他用手比劃了一下,說:“往往這種人,啪,會變成餅(pancake)。”最后討論一番覺得要是在學校課室,大抵應該躲在幾張課桌之間為好。)
在地震發生后,確認自己和周圍人是否受傷,進行簡單必要的處理。盡可能保持良好狀態,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