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會向空氣中排放多種污染物,羥基自由基(OH)可以阻止污染物的聚集,幫助清除空氣中的污染物。過往研究認為,OH的產生需要依賴光等催化劑的驅動。而最近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機制,無需依靠光的催化,即可在氣-水界面自發生成OH。
研究團隊在實驗中測量不同的OH濃度,一些容器包含空氣和水,另一些僅包含水。科學家向容器中加入“探針”分子,這些分子在與OH反應時會發出熒光,因此可以用來追蹤黑暗中OH的生成。研究者發現在黑暗中,氣-水界面OH的產生速率與甚至超過太陽光照射等驅動因素下的OH產生速率??茖W家說,這個發現改變了人們先前對OH來源的理解。這項研究有助于理解,大氣是如何去除人類排放的污染物,避免它們無止境地堆積。而科學家下一步要做的是,在世界不同地區的真實大氣中進行實驗,以確認這種機制是否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