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尸體腐敗學的研究中,一般將尸體腐敗過程分為五個主要階段:新鮮期、膨脹期、活動期、衰退期和干枯期。在每個階段中,尸體會出現不同的變化。
1. 新鮮期:尸體死后的頭幾個小時到幾天是新鮮期。在這個階段,尸體的肌肉仍然保持緊張狀態,身體還沒有開始腐爛。此時,尸體的眼睛和嘴巴可能會留有開放的狀態,皮膚的顏色也會變化。
2. 膨脹期:在新鮮期之后,尸體會進入膨脹期。這個階段持續時間較短,通常只有幾天。在這個階段中,細菌開始分解尸體內部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產生大量氣體,導致尸體膨脹。尸體的眼睛可能會浮出眼眶,皮膚也會變得松弛。
3. 活動期:在膨脹期之后,尸體進入活動期。在這個階段中,尸體開始快速腐爛,細菌分解尸體內部的脂肪和肌肉組織,產生大量氣味和腐爛物質。此時,尸體的顏色會變暗,皮膚會破裂,甚至可能會出現蟲子。
4. 衰退期:在活動期之后,尸體進入衰退期。在這個階段中,尸體的腐爛速度開始減慢,產生的氣味和腐爛物質也會減少。此時,尸體的內部組織已經大部分分解,骨骼和軟組織開始分離。
5. 干枯期:在衰退期之后,尸體最終進入干枯期。在這個階段中,尸體已經基本上只剩下骨骼和干燥的軟組織。此時,尸體的形態已經難以辨認,只有少量的DNA和其他證據可以用來鑒定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