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美國洛杉磯的一家醫院報告了幾例罕見的肺炎病例,患者多為年輕男性同性戀者。隨后,類似的病例在美國和歐洲等地接連出現,癥狀包括免疫系統疲弱、淋巴結腫大、嚴重的肺炎和其他感染等。這些病例引起了醫學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和擔憂。
1983年,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巴爾西和他的團隊從一個患者的淋巴結中分離出了一種新型病毒,他們將其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經過一系列的實驗和研究,他們確認這種病毒是導致艾滋病的罪魁禍首。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艾滋病病毒的關鍵性發現,也為后來的艾滋病研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