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仰面朝天是病了嗎
烏龜仰面朝天是病了嗎?
烏龜仰面朝天是病了。烏龜通常可以翻身,但如果水位很低,它們就不能翻身,出現仰面朝天的現象,而長時間不翻身就會影響健康,鑒于這種現象,水位需要適當的提高,平時也要注意觀察,不要讓它長時間翻身。另外,龜孵化場的容器不應該有太陡峭的斜坡,最有可能導致它翻倒。

小烏龜生病了怎么治
小烏龜生病了首先需要帶去寵物醫院,讓醫生通過檢查和主人的描述,確定小烏龜是哪里不舒服,確診后再進行給藥治療,不要盲目和擅自給一些藥物,很有可能沒有達到治療的效果,甚至還會引起其它不良的癥狀,對小烏龜的傷害更大。
烏龜病了怎么辦
烏龜病了怎么辦,水生動物的生命活動和周圍的環境是密切相關的,水生動物必須依賴外界水環境生存,同時又影響水環境;而當其生活的水環境發生改變,水生動物的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嚴重時就會引起疾病的發生。所以說,水生動物疾病是機體和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內因和外因相互矛盾的結果。疾病的產生涉及有機體、病原體與環境三個方面,因此可用圖8-1表示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三個圓疊加的部分表示疾病的發生。

引起烏龜發病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養殖水體水質惡化
飼養池水質的好壞與龜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在飼養池中投入過量的餌料,或龜的排泄物在池中存積量過多,腐敗后水質發臭,可引起各種有害病菌及有害藻類的大量繁殖,病菌大量孳生,從而導致龜傳染病的發生。
2.放養密度過大或大小混養
在高密度放養的情況下,由于缺少正常的活動范圍,造成互相爭奪餌料而咬傷致死或咬死,或者使弱龜吃不到餌料而更加衰弱。如果同一池內放養大小不一的龜,造成弱肉強食,使小龜易受疾病傳染。
3.受污染的水源
人工飼養龜的水源一定要達到人畜可飲用的標準,如果換進已受工業污染或其他化學物質污染的水,會導致龜生病甚至死亡。
4.溫差變化過大過頻
烏龜在冬季氣溫在10℃時即進入冬眠。如果低于5℃,要采取保溫措施,使氣溫保持在冬眠的溫度,否則會被凍死。在盛夏或初秋季節如果沒有采取必要的降溫措施,水溫過高(45℃以上),會導致龜的食欲減退,體質消瘦,抵抗力下降甚至死亡。
5.傷殘病龜人池
在外購烏龜進行飼養時,必須嚴格挑選無傷殘的健康龜飼養。如果放養有疾病或傷殘的龜,在池中容易感染病菌,并可能引發整個養殖池的烏龜息病死亡。
6.人為帶菌人池
養殖池內嚴禁外來人員隨便進入,工作人員也要換鞋,所用物品也要經常消毒,以防止病原菌被帶入池內。每個養殖池應有專用的操作工具,嚴禁工具不消毒而串池使用。
在日常管理中,烏龜病害的預防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在飼養中增強龜的體質,使龜具有抗病能力。首先是選用抗病力強的原種、良種龜苗。在投喂飼料中盡量做到營養全面,使龜能健康生長,增強烏龜自身的免疫能力。在養殖過程中,嚴禁飼喂腐敗變質、有毒性或被污染的飼料。
第二,除了做好常規的飼養管理工作外,平時應配合使用一些消毒藥物(如漂白粉、高錳酸鉀等),定期進行清洗消毒。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對烏龜采取人工免疫,以使烏龜獲得后天性免疫能力,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
第三,保持養殖池水質清新。做到勤換水,搞好食臺、池底及四壁清潔衛生,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使龜能生活在適宜的水質條件下。同時做好清塘消毒,龜池放龜前抽干水以每畝50~75千克的生石灰潑撒,或帶水以每畝120~150千克生石灰潑灑進行消毒,減少烏龜感染的危險。再就是做到合理的放養密度及正確的飼養管理,防止病害的發生。
第四,在冬季做好防寒保溫措施的同時,注意控制好氣溫的穩定與通風能力,避免氣溫、水溫變化太過頻繁而導致龜抗病能力下降。
第五,嚴禁外來人員將病菌帶入場內。做好生產工具及飼料酌消毒處理,每個養殖池應有專用的操作工具。
第六,養殖過程中應做好防止敵害侵襲的工作。常見的敵害生物有蛇、鼠、黃鼠狼、貓、狗、鳥類和螞蟻等,特別容易對稚龜侵害而導致受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