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并不是一個消極的詞匯,而是中性的。
當一個人內心充實時,根本不需要“忍受”孤獨。
探索的欲望、好奇心以及內在解決問題的動力,可以充實我們的精力和時間,因此我們可以享受獨處。...
孤獨并不是一個消極的詞匯,而是中性的。
當一個人內心充實時,根本不需要“忍受”孤獨。
探索的欲望、好奇心以及內在解決問題的動力,可以充實我們的精力和時間,因此我們可以享受獨處。
我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充實的人喜歡做事,并享受這個過程。只是每個人的興趣和所做的事情不同。
在做事的過程中,人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瓶頸。任何事情都會有瓶頸。
從零開始到取得突破,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最初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和皮毛就能讓人感到興奮。
但很快就會發現,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各種棘手的問題。這里不對,那里也和想象的不一樣,隨之而來的就是挫敗感,以及焦慮和不愿解決問題的惰性。
在這個階段,必然會經歷自我認知的挑戰,因為需要內省,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局限,并接受各種階段性的事實。
繼續解決問題意味著需要承擔責任,不斷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承受情緒上的不適,以及承擔“改進或繼續投入”等一系列代價。
在這個階段放棄就是所謂的“三分鐘熱度”。
跨越這個階段后,又會遇到瓶頸期,這時需要更多的實踐、執行和反思。
表面上看我在談論深耕,其實是在談獨處。
這是同一件事。
獨處是有趣的,專注于做事以及挑戰自我的樂趣。
處于這種狀態下,哪里會覺得“忍受”孤獨,只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精力不夠用,甚至忘記吃飯,專注到發現已是深夜…廢寢忘食。
偶爾會有情緒上的焦慮、壓力和不適,但探索的欲望會將這些轉化為動力,這是內在的驅動力,而非外在的。
內驅力是自發自愿的,而外部驅動力則是為了獲得關注、獎勵或排名等。
情緒不適時可以放松一下,找點樂趣,吃點東西補充多巴胺,散步、運動、看電視劇,勞逸結合。
實際上并不會感到孤單,因為在過程中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索和解決問題的人。
這是一個精致的小圈子。
所以,一個擅長獨處的人,并不是在忍受孤獨,而是在享受獨處,專注于探索和解決問題。每邁進一步都會獲得成就感,這是確認自我價值的真正方式。
這樣一來,手頭的事情也會從量變到質變,不再需要從他人那里尋求關注和價值感。在高強度專注和思考時,外界的一切都會被視為干擾。
當然,這些過程的時間都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
獨處確實是一種能力,但它不是通過強迫自己“忍受孤獨”而獲得的,而是在真正專注于做事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