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句話出自《莊子·秋水》。原文是這樣的:“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葑釉唬骸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這段對話的大意是:莊子和惠子在橋上散步時,莊子看到魚在水中游來游去,說這是魚的快樂。惠子質(zhì)疑莊子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反問惠子既然不是莊子,怎么知道莊子不知道魚的快樂?;葑诱f他雖然不是莊子,但莊子顯然不是魚,所以莊子不可能知道魚的快樂。莊子最后說,惠子既然問他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就已經(jīng)假定莊子知道魚的快樂,而他的知道是基于他在橋上的觀察。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句話,表面上看是在討論如何理解他者的感受,深層次則是對認(rèn)知、理解和溝通的探討。它提醒我們,每個人的感受和認(rèn)知都是主觀的,我們不能完全理解他人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反映了莊子哲學(xué)中的相對主義和懷疑論思想。